罗源湾之窗

发表于: 2012-3-26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存一段记忆,就是保护一段文化

土生土长的鉴江人,在他们童年的故事里,总是有城门城墙做背景的。然而,这城门城墙到底在哪里,没人去琢磨。

可这对林长春来说,却是不能忘却的记忆。

村里会讲这些故事的老人一个接一个地“走”了,也已满头白发的林长春四处寻找仍健在的,请他们回忆曾经城门城墙的位置。根据老人们提供的线索,林长春反复实地寻找,加上县志、地方志的记载,以及专家的考证,终于,林长春绘制出一幅明代小镇的地图:“鉴江的城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东门、南门、北门现在还在,西门后被拆了,建了现在的集福亭,这四个城门像四把锁将1100多米的城墙扭结在一起。”

城墙城门找到了,可是,它们有的成了村民家的围墙,有的成了大家都想占用的杂物间。于是,林长春和老人会的同志上门做工作:“这段围墙是明代的古城墙,可不能再在上面抹水泥加盖了。”“这是我们鉴江的古城门,不是你一家的,这些东西都要搬走,有消防隐患。”……

不算健谈的林长春,老是重复着那几句朴素的话。他说,跟村民做工作,也是说着这么简单的话,不深奥,说得多了,村民慢慢就接受了。一个人接受了,两个人接受了,慢慢大家都接受了。就像十多年前,他提出保护镇里有500年历史的淡水井,开始,大家也不在意,仍是有人在井里小便,在井旁倒垃圾。后来,他一个个教育,慢慢说服,现在村民都会自觉保护淡水井,还自发定期清理维护。

不断地磨嘴皮子,终于,城墙上晒着的被褥、萝卜干被收了回去,城门边堆放的木箱、渔具换了地方,明代的城门城墙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用一砖一瓦述说源远流长的历史。

林长春带着我们沿城墙走了一圈,抚摸着一块块城砖,讲着背后的故事:鉴江是罗源东部的海防重镇,固若金汤的城墙让一批又一批的倭寇到此止步。一次,200多个倭寇又来掠夺,城楼锣鼓齐鸣,兵丁连同百姓都上墙,手持刀戟,高举棍棒,捧起石块,跟侵略者作战。因为城墙易守难攻,双方相持数个小时,倭寇硬是攻不进来,恰逢要退潮,他们只好悻悻地撤了……

这是一段鉴江人民抗战的记忆,也是鉴江人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的展现。林长春说,鉴江的子孙,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发表于: 2012-3-26 19: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镜头和笔随时记录

年过八旬的林长春,身体依然健朗。本可以跟儿子在福州享福的,可他老是不舍得,不舍得小镇的一砖一瓦、一山一水。

跨上一部照相机,带着一个笔记本,林长春就出门了。几年来,林长春走遍了鉴江的每一个山头,搜集整理了大量的传说、史实,积极协助相关部门申报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5月,在林长春等人的积极倡议下,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鉴江镇堆禾山公园动工了,热心的林长春担任了常务副组长。公园第一期登山道长500米,高155米,共1009级台阶,为了让路线更合理,林长春上上下下130多趟,本已迁居罗源县城的他,一年中有近10个月走吃住在小镇。

最终的堆禾山公园登山道还通往虎头山、黄螺洞、后山瀑布、鲤鱼赶青蛙等特色景点,那些村民只听过名字,却从未看过的鉴江自然景观,都可以通过登山道到达。

竣工那天,镇上的人都来登山、观景、晨练,就连90多岁的老人也坚持拾级登顶,说要看看鉴江的大好世界。镇政府的同志告诉我们,因为小镇的历史、自然景观越来越多,如今来旅游的人也渐渐多了。

发挥自己的摄影专长,春节前,林长春又和老人会商量着做了一个简易的灯箱“广告”牌,将自己拍的主题照片结合介绍做成宣传画,挂到了灯箱上。

到了晚上,灯箱灯火通明,宣传画更是迷人,村民们都新奇地驻足:“原来,这些平常看到的东西,还有这些故事。”“还不知道鉴江有这样的古寺,我也要去看看。”看着小镇的日新月异,村民们的爱乡之情更加浓厚了,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也高了。

趁自己身体还行,林长春为自己定了“旅行计划”,但目的地都在鉴江。他说,鉴江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有太多的“宝贝”,他还要继续用镜头和笔,去发掘、记录下这些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并呼吁大家好好保护它们,让它们流传下去。

因为林长春的热爱,这个小镇始终让人有历史的遐想。(记者 曾艳 文/摄)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
发表于: 2012-3-26 19: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我们的车穿过浓郁的山雾,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单边公路,颠簸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海边小镇——罗源鉴江。远远的,就看见镇汽车站边一个戴鸭舌帽的老人,正向我们挥手。那身影不高大,却挺拔;那笑脸很平凡,却灿烂。

这就是本次采访的主人公,林长春,一个奔走在文物保护道路上的八旬老人。

为古镇,留存更多历史印迹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海边小镇,一定要细数它的特别,那就是街巷中不时钻入眼帘的文物:石桥、老宅子、古碑、明城墙……千年的历史勾勒出了小镇神韵,也酝酿了一种文物保护的氛围。“文物保护”,这个词对于小镇,说陌生也陌生,说熟悉也熟悉。可能没有村民会把这个文绉绉的词挂在嘴上,可是这个事儿,他们却是做了几十年。

最早带着大伙做这些的,就是他们口中的“林镇长”,曾经的农业社主任,林长春。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天,林长春带着四五个小伙子,抬着一块大石板,进了东湾村一户人家,讨价还价地要跟主人换石跳板。供人踩踏的破石板,却有人当宝贝讨,村里人听说了都来看热闹。

为了这个搭在门前水沟上的石跳板,林长春找了户主好几次,要搬走。虽说石跳板不值钱,可是搬走了一家人进出就没了踩踏,主人不同意。于是,林长春就想了这么个法子,自己掏腰包,雇人找了块石板,一块换一块。

这被林长春当做宝贝的石板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清乾隆年间乡绅合力重修险桥后,立下的“险桥重修碑”。险桥曾是鉴江人陆路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随着盘山公路的修通,险桥年久失修而荒废,那块古碑也跟着没了踪迹。为了找到这块碑,林长春挨个村子、挨个村民地问,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在5公里外的东湾村找到了它。

当时,还没有文物保护的概念,林长春的想法也很单纯:“我打小就记得险桥桥头立着一块碑,这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在咱们手上没了。”主人见自己没什么损失,就任林长春欢欢喜喜换了跳板。

稀奇事看完了,村民脑中也有了个概念:老祖宗的东西,得留着。

这也许是建国后鉴江最早的民间自发文物保护了,随后,又有了寻找歌颂萨镇冰的“衽席吾民”碑、保护明永乐年间启泰桥的故事。一件件文物被抢救回来,村民们也有了保护意识。小镇,在奔向未来的同时,开始细数过往。



该贴已经同步到 罗源湾之窗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546 | 回复: 967

手机版

轻松易点,迅速到家!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刻与窗哥亲密互动,还有劲爆优惠等你来拿!

订阅QQ邮件

第一手促销资讯,尊享邮件特惠商品,优惠不错过!

客服中心
X

客服咨询

站长 管理员 技术部 市场部 旺旺客服

客服热线

13799315700

微博收听

官方微博 腾讯官博

客服微信

luoyuantv

工作时间

8:30 - 23:00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问题反馈| html {   -webkit-filter: grayscale(90%);   -moz-filter: grayscale(90%);   -ms-filter: grayscale(90%);   -o-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scale(90%);   filter: gray; }

GMT+8, 2025-1-5 13:21 , Processed in 0.2423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罗源湾之窗 - 联系电话:13799315700 公网安备 35012302000102号 © 2001-2013 Comsenz Inc. ( 闽ICP备12018450号-1 )

QQ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