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高宽深思维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方法论•高宽深思维模式》导读之十七
由陆天然、叶舟、胡均亮合著、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第二卷《互联网时代的方法论•高宽深思维模式》一书指出,我们从中西文化的框架完全可以看出,中国思维模式最倡导道德信仰和意志力,适度发展智力,而西文化却最倡导的是智力和意志力,相对缺失的是道德情感。我们的短板其实是缺微观分析自然的逻辑智力体系。 中国文化,最优秀的部分是人文科学文化,其次是社会科学文化,最差的是自然科学文化。中国文化的人文性、宏观性,更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关系文化,是和谐精神,是战略层面的大智慧。 那有人问,中国人是不是缺心眼,是不是脑子太笨。不是这样,从世界各民族的智商来看,中国人是相当高的。那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表现出高科技的智商来呢?现代文明几乎没有一样是中国人的贡献呢?有位大师是这样分析的: 外国人认为中国人不可理解,那是他们头脑太简单。中国人所谓的不可理解,其实是中国思维模式的丰富复杂所决定的。李泽厚曰:人是文化的积淀!人是文化的灵魂!人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思维模式的复杂丰富,决定了中国人民的不简单! 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是三教九流,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三教九流成了贬义词,泛指江湖上各种职业。九流也被人分作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再加上某些学术流派的失传,所以现在学人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定位为三方五家。三方是儒、道、释,五家为儒教、宗法传统、道家、道教、佛。 当然,还有用九流这个概念的,比如有些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综称为十家九流,这十家是,中国儒家,中国道家,中国佛家,中国墨家,中国法家,中国名家,中国兵家,中国阴阳家,中国纵横家,中国农家。总之啊,这么一列举,可看出,咱们家当还真不少。有这么丰厚的文化家底,咱们的国人当然不简单了,随便一个中国老太太,哪怕她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她身上的文化色彩也是五光十色,也令老外看得五迷三道的晃眼儿。 举例证明,一个妇人嫁人嫁得不对了,老挨丈夫打,她谁也不埋怨,就怨自己命不好——我命苦啊!儿子没养活,夭折了,她会自我安慰曰:天意啊!天命是谁的思想?孔家老二的。孔子的天命论大家可能都知道,高深莫测谓之天,无可奈何谓之命。这时候,你能看出这女人信儒。可是一旦儿子长大,娶了媳妇忘了娘,或者游手好闲赌博吸大烟什么的,老太太会拍着膝盖哭诉:报应啊,老天爷,我前世作了什么孽呀,给我这么一个不孝子(或曰败家子),这时候,老太太她好像又信佛了。可是你看她桌子上供的牌位,分明又是太上老君在此!太上老君是谁?道家创始人老子是也,因为跟唐家李氏王朝同姓,所以难免开后门之嫌疑,被李家封了个玄元皇帝,道教徒称他为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 中国人不可理解,还有一个原因。有学人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早熟的哲学,而且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梁漱溟在其《东方学术概论》指出,人类学术无非研究三个问题: 第一,人对物的问题。人类征服自然,产生自然科学。 第二,人对人的问题。人与人相处,产生社会科学。 第三,人对己的问题。人与自己的较量,产生宗教。 梁认为中国学术早熟,不注重解决第一类学术问题,却直奔第二类第三类学术。比如儒,便是中国最早的人际关系社会学,尼采那疯子把中国的儒骂作中国把戏,骂作庸俗的世俗哲学,估计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欧美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注重人本身,关注的是个人自由,至于人与人关系却被完全忽略,直到后工业化时代,美国才出现个卡耐基,教人《如何推销你自己》,咱中国成年人看着就像幼儿园小朋友的入园手册。如果说儒是第二类学术,那么中国的道则是介于第二类与第三类的学术,既调节人际关系,又调节人本身。至于佛,则完全是第三类学术了。那么学术早熟对中国人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导致中国不重科技的传统。 第二,导致国人提前看透人生。庄子认为人生如梦,可尼采那疯子却说:人生即使是一场梦,也要做得有滋有味!相形之下,中国人视生如死,视死如归,生不如死,死即是生,颠颠倒倒,令人哭笑不得。单说庄子,妻子死了他不但不哭,反而鼓盆而歌。这且不说他,等他自己要死了,弟子欲厚葬他,他说,不可,别葬我,随便扔个地方吧。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晨为珠玑,万物为葬品,多好!弟子曰:怕乌鸢吃尸。庄子回曰:在上乌鸢吃,在下蝼蚁食,夺彼而与此,不太偏心了吗?壮哉庄子,只可惜中国远古时就出产这么聪明绝顶的人,绝不是什么幸事。 早熟的学术,带出的是早熟的国人。一代比一代聪明,一代一代的把早熟进行到底,儒家的中庸,被玩成了抹稀泥的首鼠两端的滑头哲学;道家的超世,被玩成了明哲保身的缩头乌龟哲学,老是老滑头,小是小滑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话到嘴边留半句,事到临头让三分;饱经世故少开口,看破人情但点头。知识分子如此,当官的更如此,否则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也不会出现不战不和不降不逃不死的两广总督叶名琛那样的不字主义的官僚来。至于老百姓,虽然识字不多,可是却不傻,也知道:吃饱点儿,穿破点儿,见了当官的走慢点儿,拐过弯去跑快点儿。中国人如此早熟,那晚熟的半生不熟的老外当然看不懂咱们了! 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长期的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了我国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情谊。也就是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人伦情感文化。 我们不是常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在德国是淡漠,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德国人不会很激动。 而我们常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落叶归根,等等,本乡本土观念很强,这些都跟我们的社会有关,带有浓厚的情感。这种感情因素在西方,恰恰表现得很淡薄。中国人看月亮会来情感,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美国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一般会“明月有多远,上面有煤否?”他们想的不是情感,是能否发财。另一方面从哲学和文化体系角度说,我们受影响最深的是儒家哲学,而西方是基督教文化。 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这种道德文化里恰恰强调的是一种“义”。“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的也是“义”。 中国思维模式的内核心是儒释道文化,而这三种文化都可以大体归为道德文化和意志力文化,那么这些大师们为什么不发展智力,或者说只适度发展智力呢?因为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农业文明,是安居乐业的文明,人口有限,地大物博,只要随便努点力总能过得下去,因此没必要太开发人的智力。 开发智力是一件十分耗能时的事,思考是极耗心血的,大脑也是一台机器,用得太多,就会发烧发热。 中国人不过度开发大脑,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原因: 一是怕有损身体健康。 中医里有七情所伤,七情里就有“思”伤,人一思考过度,不是上帝就发笑,而是头脑就发热,就耗心血,就死脑细胞,若过度消耗,就会打破身体平衡,小则出现亚健康,中则生病,大则死人。中国文人为什么普遍短命,就是此因,如路遥、陈景润等,与其说是累死的,不如说是“想”死的;中国高科技人才的平均寿命是54岁,这些人当然也是“想”死的。尤其是中国今天的企业家,如王均瑶等显然都是“想”死的。不符合中医之道,是非人性的。 二是怕有搅心情。 人活着不是来做事的,人是来追求快乐幸福和自由的,而不是日思夜想去创造、去突破、去日夜折腾的。超越是非常难,无论是超越他人,还是超越自己,因此,若把突破放在第一位,把求真放在第一位,则会殚精竭虑(如诸葛亮)、意义巅倒、主次不分、如此折腾,不死才怪。这完全是本末倒置,是以物为本,不是以人为本。 三是怕有损精神自由。 中国的智者都深知,向外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外求无尽头,人只有向内求,精神的自由才是最可贵的。人不是猪,人的本质是精神,那么,人生的最高追求是精神的自由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外在得到上。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本应是道德竞争而非物质争夺竞争,而道德是最有利于精神自由的。 四是怕有损大自然(天地)。 中国思维模式的高明就在于文化的框架是大格局大视野,是天人合一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智者早就发现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过分地伤害了自然,那么自然也会反过来伤害人类的。以前看不到,今天的环境破坏,灾难连连就是印证呀!单从这点来说,中国人就十分高明,十分有远见,有洞察力。西方目前的文明可以说是建立在挖尽子孙后代的资源的基础之上的,理性的说是由于短视近视,情绪化地说是缺智缺德,完全不具有可持续性。依此下去,不要多久,地球就会被整得死翘翘。 基于以上四点原因,中国的历代大智者们都觉得智力不能过度开发,如果过度开发于人于天于地都十分不利;可以过度开发的唯有道德,因此,中国智者几乎都是伦理大师。他们都是倡道德压智力的。从历史上看,为了达到抑智的目的,为了人类的未来,一般会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只允许开发实用智力。如秦始皇焚书坑儒中只留下医药、占卜、谷物种植之类的书。四大发明也是为了日常实用而发明的,你看火药用于娱乐就知道了。二是倡导人生修养。一部中国历史几乎可以到处看到人生道德修养的文章。三是限制商务流通。物品到处流动,就会扩大物欲。物欲扩大,就会导致物欲横流,就会引发道德败坏。四是制定正确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如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这种价值标准的制定,就会改变人们的价值观,而人是观点的动物,于是谁会去干那些下九流的事呢?除非迫不得已。 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的文化里主要是倡导道德文化和勇毅文化,只适度的开发智力文化。 今天,人类无论有钱没钱,都快累的趴下了,心累、身累和神累,而且大自然也累,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智力过度开发,尤其是西方的智力,西方的所谓科技文明。西方文明中最缺的是道德,不是说他们没道德,而是道德不能与智力平衡发展。 人最重要的是道德导向,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智力越发达,害人就会越多,就会成为社会的毒瘤,正如没有眼睛的野马,在山上狂奔得越快,自然会摔得越惨,死得越快,今天的金融危机就是证明。 今天,为什么组织大谈责任、忠诚、敬业、感恩、爱心等关键词,是因为老板们在这方面吃尽了苦头,上尽了当才得出的经验。不是说智力、方法不重要,而是说一定要在道德的规范规化下运用智力开发智力。过分地否定一方都是不妥的,因为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利利他、自救救人,这是现代文明的出路。 另外,许多人说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已走向了末路,我们并不是这样认为,理由如下:中国思维模式的内核一直是天人合一,是整体思维,是抽象思维,是类比思维,是辨证文化,是关连思维。文化是有尽头的,智慧是有尽头的,中华文明早熟后,就不可能再进化,这是由人性不变决定的,几千年来,人的本质并没有进步,为了适应人的文化已发展到极高峰后,自然也难以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了。如果硬要说进步,那就只能是智力的进步了。鸦片战争以来被裂强瓜分,并不能证明中华文明的落后,退化。 很明显,中西文化的改造内容就两点: 中国不能回避提升智力,以保三力平衡。三力是指道德信仰、智力和意志力;西方不能回避提升道德,以保三力平衡。两者没落的原因都必将出在短板上。中华道德文明如果不遇到西方智力文明的冲击,其自身的弱点就显示不出来,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只有当外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人类的文化才会受到冲击,受到挑战,人类才警醒,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好事。
中国智慧的短板是缺智力,说得更具体一点是缺做人做事的方法论,尤其是理性逻辑思维,从人类智慧进化史可以清楚看出智力优劣: 初级——直觉思维; 二级——直觉思维+整体思维; 三级——直觉思维+整体思维+中观(系统)思维; 四级——直觉思维+整体思维+中观(系统)思维+微观思维; 一眼就能看出中国思维重直觉思维、整体思维,西方重中观(系统)思维、微观思维。各自的短板和长处十分清楚。因此,全球最佳的思维模式应该是: 最佳思维模式=直觉思维+整体思维+中观(系统)思维+微观思维。 (作者:陆天然/《互联网时代方法论丛书》主编、中国互联网方法论课题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