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一根根五斤左右的糯米薯整齐堆叠在万海秋家的厅堂一侧,远看像是一座小土坡,“还有三千多斤没有卖出。明明是好东西,却因少有人知道而滞销,真是很难过。”眼看着精心栽培出的糯米薯搁置家中堆于墙角十多天,万海秋愁眉紧锁。 三千斤畲乡糯米薯滞销 糯米薯是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霍口畲乡的传统农作物,一直以松软粘滑、糯而不腻的口感,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得畲家人喜爱。作为霍口畲家媳妇,万海秋从嫁进夫家就对公婆种植并烹煮的糯米薯情有独钟。在外地做生意的几年,她总要从家里带糯米薯出去,一根完好的薯可以保存近半年,想家时就煮上一锅香浓的薯汤,这成了夫妻俩的习惯。 “那是家乡独有的味道,外面买不到。”万海秋从回忆回到现实,面露无奈,“我大胆尝试种糯米薯,想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可是外乡人并不了解我们的薯,只把它当市面上每斤两元钱的普通山药,价格上不去,销路也难打开。”捧着沉甸甸的糯米薯,万海秋的心情也沉甸甸的:回想今年“麦德姆”台风肆虐时,她因为被冲走的过半薯苗而痛心;好容易保住这一小半,却又乏人问津,叫她怎能不焦急? 畲家媳妇推广家乡特菜 2012年,为了回家照顾孩子和公婆,万海秋告别丈夫,回到老家福湖村。离乡十余载,当年的满目良田曾几何时变成了荒草一片?她心痛之余马上行动起来,找专家、测土质、跑农业局、租田地……“福湖畲山生态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她的筹备下成立了,160户农户以资金或土地的形式陆续加入。300多亩荒地,他们花了近半年时间除草、翻土、平整,耗去五万多元,才终于让土地“整装待种”。 头两年他们种植水稻,收效不错。今年3月,万海秋开始尝试栽种糯米薯。“村里有些老人也种,但是大多只种给自家吃。”由于店里买不到糯米薯的种,万海秋走遍远近村落100多户人家,一家家登门求购,才凑了900多斤作为种薯。 一根完好的薯要切成2、3公分厚的块状,才能成为种薯,可这“切”,却有讲究。“不能用刀子切,而要用我们后山上的竹子破成竹片,再削成刀片的形状来破开,这样的种薯才能成活。”万海秋的公公雷土金告诉我们,这是当地人的经验总结,大概是由于竹片更卫生,而刀具如消毒不当容易使种薯沾上病毒以致腐烂。 “我们要选土层够深、养分够足的土地,前期更要充分松土,尽量挖深凹槽以供薯身延展,这些人工费已经很贵了,到收成时更是花大钱。”万海秋说,糯米薯是垂直于地面生长,“身长”50到80公分不等,要完整地把它从地里挖出,费时费力可想而知。 “就算每斤8元全部售出,也只能卖3、4万元,离收回成本还很远。可是以后我们会改进技术、节约成本,相信会有不错的前景。”万海秋说,由于霍口土质水源俱佳,又有经验丰富的畲家老人支招,种出的糯米薯口感极好。刚收成时当地畲民已经买走了一批,大家都直竖大拇指。 越挫越勇闯入北方市场 糯米薯的滞销虽令万海秋发愁,却并没有让她却步,反使她越挫越勇。在种下30多亩莴笋地后,她又种下了40多亩的棒菜苗。这些菜都已经被上海、北京的商家预订了。由于年底时北方市场“缺绿”,万海秋的莴笋和棒菜恰可“趁虚而入”。 “我们施的都是有机肥,县内养殖基地的鸡鸭粪便不够,我们已经从安徽运过来三车了。”合作社股东之一李育习告诉记者,商家来种植基地检测过,十分满意。到发货时,商家会派车派工人,收成、包装、运货全包,十分省事儿。 此外,万海秋还在村道旁、田垅边种下了十多亩的油菜花,“刚播下种子,明年就会长出一片金黄。如今我们福湖村发展畲家旅游,我不在乎油菜花的收成,只想让游客们多收获一片风景。”万海秋说,她之所以种植糯米薯,也是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并爱上畲乡的特色美食。(完) 福建新闻网罗源12月13日电 (洪映 叶宇楠 谢闽星) + Z+ ?0 N# D" ?4 T* ]. t!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