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在罗源海上“村庄”,有近2000户农民工家庭,他们多来自贵州、四川等地,其中大部分家庭选择留在海上过年。年前,记者走进这群决定“留守”的海上渔村农民工。 冷风中,许多渔民正熟稔地忙碌着。肖铁林和妻子也在清洗最后几笼鲍鱼并投放饵菜。“要下班了。”老肖吸了下冻得发红的鼻子,笑着说,“天气虽然冷,可过年是鲍鱼上市的旺季,这里离不了人,我们就不回家过年了。” 肖铁林是贵州省贵定县新铺乡谷撒村人,来这打工三年多,一直在渔排上喂养鲍鱼。当地政府能帮忙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难题,去年他就把妻女也接到这里来。现在,妻子帮忙喂养鲍鱼,女儿肖晓到临近的碧里中心小学就读,一家人其乐融融。 干完了活,回到渔排木屋,顿时暖和了不少。肖铁林向我们介绍老板为他们准备的冰箱、电视、电热袋、加厚的被子等。放假在家的肖晓把电暖袋递给完工的爸爸、妈妈,开心地说:“我们一家要在海上过年哦!”在小姑娘心里,这儿就是她温暖的家。 “在这儿也能过个好年,而且过年时老板给我们多开工资、发红包,还给孩子压岁钱。”陈大姐说的很实在,回家过年前前后后要张罗好多事,花销很大,还要误一个月的工,掐头去尾踏实在家的日子也没几天。 说起现在的生活,陈大姐一脸的满足:“现在这样既方便照顾孩子,在海上工作收入也不错。”夫妻俩每月近万元的收入很快改变了他们原本贫穷的生活,半年前,夫妻俩揣着两年来赚的十几万元,回乡盖起了一座占地15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 肖铁林的表哥一家就在十米开外的渔排工作 。“我们兄弟在一起,这儿就是家了,我们都留下来过年。”表哥乐呵呵地给我们看他早就准备在厨房里的米酒,“去年春节我们就是这样,忙完了端上自家拿手的菜,坐着渔船过去,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我们的年夜饭也很丰盛啊。” 下午,他们两家人打算坐渔船上岸,再坐公交去滨海新城新开张的永辉超市添置年货。肖铁林笑容淳朴:“这里很好,什么都便利。”陈大姐给我们罗列了她的购物清单,里面就有家乡过年必不可少的腊肉、香肠等食材,妯娌俩打算一起制作。 其实,渔排上许多工人和肖铁林一家一样,觉得来罗源打工喂鲍鱼不错,便招呼着亲朋好友一同来打工,海上“村庄”多是他们家乡人熟悉的面孔。 而独自出来打工的熊贵明小夫妻也决定留下过年。“这虽然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可家里多了个小家伙,热闹起来了,老板也常常关照我们,我想这个年我们也能过得很有意思。”22岁的熊贵明初为人父,一脸喜悦。 “他们就到我家里过年,不用张罗。”老板游垂炳运来了鲍鱼菜苗,还从船头递上一袋孩子的换洗衣物及尿布,老游说,渔排上的2000多笼鲍鱼就由小熊夫妻两人照顾,三天喂一轮,几乎难得空闲,能帮忙的就帮一把,“他们孩子小,小熊抽空就到我家里洗洗他孩子的东西,晾干了我再带来。” “留下来过年,这里也有家的感觉。” 熊贵明道出了海上留守农民工们的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