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品飞云 于 2015-4-13 10:07 编辑 <br /><br /> 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人尤是如此。我所住着的罗源城与福州一山之隔,一脉相承,风土人情和小吃应该说是没什么区别的。
我小时候吃鱼丸时,不知道丸内包的明明是猪肉,为何以鱼为名。后来才晓得外面的部分是将鱼肉(一般用小鲨鱼肉)切得细之又细,或用大棒捶捶得像泥一般,再和上淀粉以及其它精料制成的。怪不得吃起来时,阵阵似有若无的海的气息沁入心脾,滑中带韧的弹性口感留连唇齿之间,那鲜美垂涎的鱼肉味儿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每一个已下了肚了,仿佛还没品透其中的美味,吃了一个还想再吃,直到撑得饱了,仍是意犹未尽。
扁肉或称“燕”,也是罗源小吃中的一大特色。其实单看外表,和北方常见的馄饨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外层包的皮颜色要深一些。其实扁肉的精华就是它的皮,是用纯精的瘦肉,加上茹粉或者面粉,以木槌敲击捶打几个小时——这样纤维不被破坏而变得极细极细的——直至像纸一样薄,并且是半透明的,叫做燕皮。再包上微甜微咸的肉馅。烧一小锅汤,下扁肉,加点味精,陈醋,麻油,再撒些胡椒和葱花,那味儿令人脾胃大开,迫不及待地入口,感觉十分爽滑可口。嚼着扁肉,品着其中细致和香甜,哪一个地方的人都会觉得自己也在融入罗源人的细致与温情中呢!
街上的早点摊子上少不了锅边糊和油饼。锅边糊按方言中的说法应该叫“鼎边糊”吧,装着精工磨成的米浆的小碗在大大的锅边上这么一圈,一晃,米浆顺着锅边一点一点流下来,在锅壁上凝成薄薄的一层,再落到加有芹菜末和虾米的汤中;盖上锅盖稍待片刻,一碗热腾腾、清口好味的锅边糊就送到你的面前了。吃锅边配什么呢?除开包子和馒头,油饼是不可少的:切细的萝卜丝包裹着浓稠的米浆,放在小圆铲上下到油锅里炸。炸出来时,油光金黄焦香,外边酥脆,里边提味降火,就着锅边糊热呼呼地下肚,打开一天的新生活。
罗源的小吃,又何止这几种?小笼包,番薯粉丝,拌面,水饺等等数也数不尽,吃也吃不尽,在一些有点规模的饭店里,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就说罗源这块小地方,又有别具特色的番薯饺——番薯粉和着面粉,加水煮成黄绿色,再用来包上萝卜丝或其它的菜,夹上一两小块酱肉,做成与一般饺子一样形状,手掌那么大的番薯饺子,下面按习惯放一小片粽叶,上灶炊。番薯粉与面粉合制的饺皮熟后呈深的黄绿色,看起来有点土里土气,那粽叶的清香和馅料的油香却能撑大你的鼻孔,咬了一口,又一口,最是好吃。还有一种我叫不出名字来的,方言的意思是一种野草,把它捣烂了做成面,豆沙糖填馅,风味十足……我到过同是福州地区的邻县,也到过邻地区的县市,那里偶尔也有仿制的本地小吃,做的更加精美,可味道似乎远不如自家门口小店里的纯正亲切。
家乡的小吃,就是这么精,这么细,品种繁多,色香味全,常吃不腻。我想,也许有些外边地方,像东北,很应该来了解一下这种令他们有些难以想象的饮食文化。(当然我们南方人也应该尝尝东北的大饼——我曾有幸邂逅山东的一大名吃,大酱加煎饼,实在有些“恭敬,而不敢从命”。)就这样吃着家乡的小吃,走着家乡的小路;小吃越吃越香,路也会越走越宽吧。
新内容8q新内容8q新内容 新内容8q新内容囝新内容囝注| 新内容囝乐囝城:新内容囝新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