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
大家喜欢吃海鲜吗?
鱼、虾、蟹、贝
这些鲜物口感绝佳,营养丰富
但在自己下厨处理海鲜的时候
还是要多多注意
最近
市民刘先生就遇到了意外
在处理两条珍珠斑时
不慎手被划了道小口子
结果住院了
👇
01
当晚出现不适
就医确认感染创伤弧菌
刘先生说,当时他只是食指的位置被划开了一点点口子,并没有太在意。但到了晚上,他出现了肌肉酸痛、低烧的情况,加上手指肿胀越来越严重,他赶紧到医院治疗。 经过医生检查确认,刘先生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随后医生对他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通过外敷药减轻症状。
医生表示,被海洋鱼类、贝类、虾、蟹等刺伤,或食用了被创伤弧菌感染的产品,甚至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都可能感染此菌。
02
创伤弧菌
是一种什么病菌?
创伤弧菌也叫“食肉菌”。 人体被“食肉菌”感染也称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染性疾病。“食肉菌”专“吃”脂肪和筋膜,如果不及时清除,细菌会从内部将患者“吃掉”,短时间内就会发展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有点像飓风或龙卷风,可以摧毁一切。
由于创伤弧菌喜欢温暖的咸水或微咸水,所以有些海产品会携带此类菌种。
感染创伤弧菌有两种途径
▲身体上有伤口,导致食肉菌趁虚而入; ▲生吃贝类,尤其是生吃牡蛎后容易感染。
根据相关文献,感染创伤弧菌后,48小时内死亡率会达到50%以上,如果超过72小时未接受有效治疗,则感染的死亡率将会趋近100%。所以,预防和及时急救非常重要。
食肉菌的可怕之处就是毒性太强,抵抗力差的人根本无法抵御,甚至只是被一些微小昆虫叮咬,食肉菌都可能从这些小小的伤口进入人体吞噬生命。
03
出现发热症状
就要怀疑是否被感染
不少患者反映,在刚刚受到创伤时,伤口局部会有刺痛、麻木的感觉,但是很多人并不太会在意。经过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肿胀一旦突然增大很多,甚至出现发热这些症状,那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感染了创伤弧菌。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被海鲜扎伤比较常见,但真正引起严重感染的并不多。一般来说,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被感染。 深圳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刘辉贤表示,如果被刺伤了,我们要用清水冲洗,随后及时到医院里来处理。如果不想被感染,在处理海鲜时最好戴上手套,这样处理起来比较安全。
问
如果被扎伤怎么办?
▲ 如果伤口较浅,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 ▲ 如果伤口较深,经过基础的处理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近几年
“赶海”正悄然兴起
但喜欢“赶海”的朋友们
可要注意了!
↓↓↓
04
除了处理海鲜
“赶海”也容易被感染
“赶海”,就是在海水退潮时,人们沿着海岸线搜寻被潮水遗留在滩涂的海洋生物,如贝类、螃蟹、小鱼等。社交网络上有不少人晒出自己“赶海”的“战绩”。
“赶海”过程中,退潮的滩涂上分布大量生物,容易直接接触致病源,导致受伤并感染创伤弧菌。
除此之外,这些海鲜中还可能存在海分枝杆菌,感染后主要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损害。
创伤弧菌等“食肉菌”
在沿海地区很常见
日常生活中记得这样做:
提醒!日常生活做好这几点
01
有皮肤或口腔伤口者,特别是抗病能力相对低下的易感人群,应避免下海游泳和戏水,或做足措施以保安全。
02
处理海鲜时戴手套,避免皮肤被海洋生物或海水中的利器划伤或扎伤。如果不慎受伤,千万莫掉以轻心,可根据情况按以下指导及时处理伤口:
▲ 尽快地清洗受伤创面,并有效消炎; ▲ 若非出血不止或严重外伤,可充分裸露伤口不包扎; ▲ 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并告诉医生有接触过海水或海鲜,以免误诊。
03
在家处理、烹饪海鲜时,用来盛海鲜和制作生熟海鲜的器具要分开。
04
因进食未煮熟的海洋创伤弧菌污染的海鲜也有可能被感染,所以,海鲜务必要煮熟煮透后才吃。
END
稿源:人民日报、青聚锦官城、成都市场监管 采编:应急宣传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福建市场监管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新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企鹅号
头条号 喜欢请点个“赞”和“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