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上回说到“遇丧葬,是倒霉还是见棺发财?”其中,丧葬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子更易俗
据说在很久远的年代,人类都还没有什么文明记载的时候,人类都处在饥不择食的阶段,饥寒交迫的人类会把快要离去的亲人放在屋顶上。等待Ta在屋顶上风吹日晒雨淋中断气了,然后会从屋顶上滚落下来。这时,家人就会说,“瓜熟了,大家分着吃吧!”,周边的邻里近亲都会聚拢过来,把去世了的人的尸体分着给吃了。骨头留在家里,当着摆设纪念供奉起来。想想,这是一件极为恐怖的事情,要是搁在现在,那绝对是让人不能再恶心的事情了,但是为什么后来的人都不再吃的尸体了?
因为在后来出现一个叫子更的人,子更心地善良,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已经去世了。所以子更的妈妈一个人很艰难地把子更生了下来并抚养长大。子更也非常地孝顺母亲,总是帮着家里做很多很多的家务活。比如照顾家里的牛羊之类的牲口。有一次子更看到了母牛正生小牛犊,子更才知道生育是非常辛苦的。于是子更就问妈妈,妈妈生自己时候是不是如母牛生小牛犊一样,子更妈妈回答他“是的”。
于是,子更便知道了,父母生养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子更就对自己的妈妈更加的好。他全心全意的照顾自己的妈妈,不让妈妈受半点委屈和不开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子更的妈妈也慢慢的老去。按照惯例,子更也应该把自己的妈妈放到屋顶上,经过风吹日晒雨淋,瓜熟了从屋顶上掉落下来。然后全村的人,就拿着瓢盆锅碗过来分肉吃。这时,子更非常的伤心的恳请大家不要吃她的妈妈。村里的人就特别的纳闷说“大家都按照习俗来,子更有肉不让吃,太自私了,让大家吃什么呢?”子更想了想说,他可以用牛羊等牲口的肉来代替,最后村里的人也同意了。于是子更就用牛羊之类的肉代替妈妈的肉,分享给大家。从此以后,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不再将自己的亲人的肉分给大家吃,而是用牛羊、鸡鸭鱼等肉来代替。这是“子更易俗”的故事。
二、守孝三年
人们对离世亲人的尊敬和敬仰一直流传下来,有句话叫“死者为大”,再后来还有守孝的文化。那么守孝的文化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在直系长辈离世以后,后辈会在埋葬亲人陵墓的旁边搭建个茅草屋,然后在那里住上三年,陪伴离去的亲人。为什么是三年?大概在咱们的文化里,三代表多的意思。陪伴三年也就表达了陪伴多年,以此表达自己的孝心,在整个守孝的过程,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以表明心意,这就是守孝的文化。但是这种行为,后来也慢慢地淡化了,如果是搁在现在,可就麻烦了,需要放下工作,放下妻儿家庭,去陪伴一个已离世的人。甚至说在坟墓旁边住上个三年,都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而当时会以这种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孝心,估计也是社会风气及习俗的原因。
由于这种行为阻碍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的习俗也在慢慢地淡化,其中只保留了部分,比如直系亲人离世后三年内不能结婚办喜事的习俗等。
三、厚葬薄养
再后来,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孝心,都会给离世的亲人厚葬,比如有各种各样的随葬品,比如设计高大上的风水宝地及陵墓座基,比如送葬时要求很多人参加,甚至花钱购买哭丧的团队,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这些行为都在直接地表达自己对亲人的一个孝心和善心。
但是为什么会是薄养呢,即亲人在世的时候不怎么照顾,原来是“孝”文化的变迁,原来社会结构简单,一个家族的人都差不多住在一起,都被一个“孝”字固守着,大家也都“孝”的道德下生活。后来随着社会发展,人思想的觉醒,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想法和活法,而长辈和晚辈在思想意识形态开始出现分歧了,当两者产生冲突的时候,长辈用“孝”来给晚辈进行道德绑架,而晚辈自然只能奋起反抗或逃离这种掌控,关系越来越远,甚至越来越恶劣。无奈只能离家再寻居所,或让关系保持一定距离,晚辈原本的孝和善也会被长辈拒绝,落下一个不孝子孙的口碑,自然在孝敬方面就不能圆满。
但是,在亲人离去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举办着隆重的丧葬仪式,来补偿自己孝心。这在心理学上来讲是一种补偿机制。补偿自己欠缺父母的生前本可以付出的而不能实现的,比如像以晚辈自己的方式孝敬长辈,但是长辈不领情,所以只有长辈无意识形态后,晚辈就完全可以自由做主了,风风光光地大葬离世的长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补偿自己的孝心。
当然,丧葬文化远不止于这些,但是人们对丧葬文化的了解源于生活各种各样的事件体验以及相关的文献记载。而人们对于对遇到丧葬的看法,也是从自己已有的经验认知上开始起作用,就像那位朋友说的:“完蛋了,遇老去的人了”,而他的同事却说:“见棺发财”,预示会有好运气等等。
人们对一件事情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事件因素的刺激通过内在的观点认知而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同样的事件因为不同的观点(集体意识)导致不同的情绪体验,而大部分人会错以为是外界事件因素的原因,这是受到集体意识的干扰,承认集体意识的正确性,不良情绪体验定是与事件真相关,而未真正反省内心的集体意识观点是否正确。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