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7-24 09: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儿子,你现在过得好吗?我现在身体不好,只想见你最后一面,看看你过得好不好。”18年前,罗源碧里乡碧里村一个叫澳里的小地方,一户陈姓人家因为太穷,不得已将小儿子送人收养。如今,父亲陈仰术2次中风,已是风烛残年,见儿子最后一面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父亲忍痛将儿子送人 1988年农历十月二十二,陈俊喜在碧里村澳里的一户人家里呱呱落地。当时他父亲陈仰术45岁,已有多个子女。
老来得子,让陈仰术既欢喜又发愁,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养这么多孩子太难了。澳里的其他村民都搬走了,只有陈仰术因经济条件太差,还住在山脚下的老房子里。陈仰术和妻子靠起早摸黑种地,养活一家人。
“我比他大14岁,出门时就把他放在旁边的箩筐里,一边切地瓜、做事,一边照看他。”陈仰术的二儿子陈奇俊回忆,虽然生活贫困,一家人还算其乐融融。 时间过了6年,小俊喜到了上学的年纪,此时陈仰术已经51岁。“家里那么穷,给一口饭吃容易,将来呢?总不能让他还是个种地的。”见小俊喜上头还有3个未成家的兄弟,担心小儿子跟着自己还是种地的命,陈仰术动了把孩子送人的心思。
那段时间,连江的林先生因为收购山货,经常借宿陈仰术家,一来二去与陈家熟了。知道陈家的想法后,他联系了一户条件较好的人家。“弟弟,你想不想被收养呀。”“想。”6岁的小俊喜不知道收养是什么意思,听到家里这么问,每次都乐呵呵地回答。家里人听到稚气的回答,只能强忍心酸。
分别的时候,陈仰术坚持要送一程,他抱着小俊喜到了林先生家,空着手回了罗源。“没办法,当时确实有困难,没法培养他。”说到送走俊喜的一幕,一家人的眼眶都湿了。
只寄了张照片就音讯全无 过了几年,陈仰术的几个子女陆续成家,陈仰术也从老房子里搬出来,迁到了碧里村。老二陈奇俊在罗源城关府前街1号楼安了家。
21日上午,在陈奇俊家中,记者看到了小俊喜4岁和6岁时的2张照片。6岁时的照片里,他穿着一套小军装,戴着小军帽,站在自家院子里,这是他被送走前不久照的。
母亲何伙梅说,当时林先生曾口头答应他们,等俊喜16岁时会让他回来看看家人,收养人每年会往陈家寄一张照片。但他们只在第一年收到了照片,以后对方便没了消息。
过了10年,到了约定相见的时间。陈家联系上了林先生,但对方以俊喜“不在家”“搬到福州”“在外读书”为由拒绝安排见面。“我嫁过来不久,就知道有个送出去的小叔,因为公公不时会提起。”二儿媳张清兰说,一家人生活稳定后,陈仰术一直挂念送出去的小儿子。
“就想知道儿子过得好不好” 这几年,陈仰术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2次中风,让他在鬼门关转了2次。 五六年前,陈仰术第一次中风。躺在病床上,一大家子人围着,他就念叨着还没见到小儿子最后一面。陈奇俊打电话给林先生,希望对方能安排弟弟和父亲见上一面,但对方还是坚持“时间没到”。
2次中风后,陈仰术平时靠药物控制,病情随时可能复发。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和儿子见上一面,看看他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读书。“我们想见他,不是说要把他认领回来,主要是为了满足老人最后的心愿。”陈家还有一个想法,虽然小儿子送出去了,但血缘关系还在,6年的亲情还在,现在父亲病重,他们要让两人见上最后一面,免得小儿子日后想见亲生父亲却没了机会。(记者 朱榕)
|
|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