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2-3-20 14: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品飞云 于 2015-4-13 01:11 编辑
最近,上海一名教师在博客上发表给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公开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在信中讲述了进入癌症晚期的父亲在生命最后的一个月辗转于多家医院求医,却因没有太大的治疗意义而屡屡被拒的遭遇。信件发出后马上被成千上万的网友顶起,便很快得到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回应和帮助。虽然秦岭父亲还是很快"走"了,但在最后一刻,社会各界的关心,让家人从不知所措、无助无依的困境中走了出来。
事实的结局算是圆满,但热议仍在网上持续。因为,在国内许多大城市,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的首位死因。但由于缺乏临终关怀,大多数患者及家属正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不少患者最后一程都"走"得很无奈,而家属也往往手足无措、备受煎熬。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
专家说法:临终关怀 国外推崇居家宁养
1.癌症末期,最缺的是临终关怀
"癌症患者到了末期,最缺的是临终关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肿瘤科主任林丽珠指出,很多家属以为给患者找最好的医院、交给医生就能帮助解决问题,事实并非如此。
林丽珠称,到了终末期,确实70%以上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需要用药缓解,但同样更需要的是临终前的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这些需家人、亲友和社会爱心人士来共同完成。即使肿瘤科有足够的床位接收晚期患者,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尽力减轻他们的生理痛楚,而患者心理层面的其他需要,肿瘤科医生确实爱莫能助。
2.提倡"优生",更需重视"优逝"
针对有网友呼吁多建临终关怀医院、允许临终医院住院时间延长,专家认为这也许不太现实。从十几年前起步至今,国内临终关怀发展缓慢,粗略统计各类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也就百来所,不少地方的临终关怀医院或病区无人问津。一位曾经做过两年多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辅导的心理医生告诉记者,由于生死教育的缺失,很多患者及家属都回避谈临终的问题,甚至觉得"临终"这个词本身就不吉利,所以,这类医院的工作确实很难开展。
"其实,如果觉得‘临终关怀’不吉利,完全可以换种说法。比如香港叫‘宁养服务’、台湾叫‘安宁照护’。叫什么可以推敲,但一定得重视、想办法做起来才行。"林丽珠称。现在人们都很重视"优生",有学者认为,相应的"优逝"概念也需要得到重视,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同样需要在"围终期"内得到来自亲友和社会的临终关怀。
3."居家宁养"也许更可行
据林丽珠介绍,在国外,不少患者到了癌症末期,临终关怀并不在医院进行,而是转成"居家宁养"。他们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享受亲人的陪伴,并由社区医生、社工及宗教人士帮助做生理和心理上的舒缓治疗、照顾和安抚等,以便更好地缓解末期的身心痛楚,较大限度地实现舒适安宁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愿望。
而在国内,这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海已将给癌症晚期患者更多关爱列入2012年市政府实事之一。今年,上海全市每个区(县)各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舒缓疗护"病区,配备专职医护人员,专设10张病床接纳所在区域内的癌症晚期患者,并开展"居家宁养"等临终关怀服务。
"上海的这种思路是比较切实的。"林丽珠认为,因为到了晚期,癌症患者除了止痛,其他的治疗价值已不高,而大中型医院的医疗资源一直都很紧缺,利用社区病床开展"舒缓疗护"或是上门指导患者止痛、配合其"居家宁养",更为可行。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临终关怀既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需要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帮助患者和家属共渡难关。
新闻回放:
晚期癌症患者家属 求助市委书记
最近,上海某中学教师秦岭在博客上发表给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的公开信,讲述他59岁的父亲查出肺癌晚期并发脑转移,在生命最后的一个月辗转于多家医院,却因已经没有治疗价值屡屡遭遇住院难,使得一家人陷入不知所措、无助无依的困境。
"现在病房很紧张的,即便是社区医院也是,如果你想让你爸入院,就要隐瞒病情,否则没有任何医院会接收他。"秦岭在公开信中提到社区医生随访电话中这样提示他。由己及人,他感慨癌症晚期病人和家属面临的困境,向上海市委书记提出"为癌症晚期病人提供一个有尊严、稳定而安全的就医环境","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为癌症晚期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辅导、陪护等慈善服务或志愿行动"等建议。
这封信在博客上发表后被多家网站转载。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很快回应,在安排落实对秦岭父亲救治的同时,也发公开信承认在癌症晚期病人的关怀上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要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
身边故事:癌症骨转移患者 被多家医院劝退
83岁的陈伯在广州某三甲大医院查出肝癌骨转移之后,医生找其儿子谈话,告知已经没有治疗意义。
看着受癌痛困扰的父亲痛苦的表情,儿子请求医生继续采取积极治疗。医生坦言,除了止痛没有其他办法了;而医院里每天人满为患,有很多急需治疗的病人排队等着进来,请家人理解并尽快帮老人办出院手续。
儿子不甘心,又帮父亲联系其他医院,但都被劝退。医生给开了些止痛药,让老人回家静养。渐渐地,父亲连床都下不了,再三要求儿子送他上医院,儿子却不敢告知实情。父亲痛得难受,失控了会拿起身边的东西就扔,哀叹"只能在床上等死"。家人觉得对不起老人,但又不知该怎么办。
记者观察:亲人进入癌症末期 多数家属手足无措
在广州市几家中医院,肿瘤科的病房经常爆满,这里接治的不少是癌症晚期患者。记者发现,很多患者家属都手足无措。面对亲人时日无多,他们既忌讳谈到死亡,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
不少经济条件好些的患者子女都不愿放弃。一方面是盼有奇迹出现,另一方面是怕不积极给老人家治病会被人骂"不孝",所以会想尽一切办法到各种医院,一再拜托医生给予积极治疗。可进入晚期的患者一般身体都较虚弱,过度地接受手术、放化疗等积极治疗,各种副作用往往让病人更加难受,甚至因此"走"得更快,家人往往会陷入自责、内疚。而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将病人接回家后却不懂得怎么护理,更谈不上心理上的疏导和安慰。遇到病人疼痛难忍,家人更加手足无措,再送医院又很可能像秦岭的父亲和陈伯一样被拒收。
因此,不少癌症末期的病人,最后一程都"走"得很无奈,而家属也往往备受煎熬,痛苦不堪。
新内容www.1117新内容www.1117新内容[url] [img] www.1117新内容B新内容B注| 新内容B乐B城:新内容B新内容 |
|
罗源湾之窗微信公共平台号:luoyuannews ,请点击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按钮,分享到您的朋友圈或者发送给您的朋友!
获取更多资讯:【朋友们→添加朋友→搜号码→输入“luoyuannews”→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