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罗源湾之窗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x
赵镇华师傅正在用烙铁制作锡制品。 提起锡制品,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便是一件件做工精美、纹饰传神的花瓶、烛台等器具。利用高纯度精锡制作的锡制品具有比竹、木、瓷器更好的密封性,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商人们便将茶叶装入锡罐中,出口到东南亚一带,使中国茶道在这些地区盛行。 订单已排到年底 昨日上午,穿过罗源县城关一条窄窄的老路,记者在过道墙角一隅,见到了罗源久负盛名的打锡艺人赵镇华。一个小小的马扎、两个装满锡块的木箱、一个烧得旺旺的火炉加上烙铁、锤子等工具,就是赵镇华的全部家当。虽然天气炎热,但赵镇华生火、加热、鼓风、敲打……忙得不亦乐乎。他正在帮来自宁德的许女士赶订单。 随着复古婚礼盛行,古色古香的锡制品日益走俏,成为新郎新娘洞房中的绝佳装饰品。女儿即将出嫁的许女士也赶起潮流,特地来到罗源找赵镇华师傅订购一套锡制品。 “这些东西送给女儿当嫁妆,实用又好看。”许女士说。精锡质地软、熔点低,可塑性强。加上赵镇华一双巧手的打磨,从传统典雅的酒具、烛台到精致夺目的花瓶、烘架,一件件造型精美的锡制品变成抢手货。赵镇华告诉记者,今年来自连江、宁德等地的订单就没断过,如今已排到年底。 数十年练就技艺 今年60岁的赵镇华是浙江省永康市人,从事手工打锡已41年。从19岁开始。赵镇华就跟随师傅挑着担子走南闯北,挨家挨户加工各种锡器。 经过3年的学徒生涯,赵镇华终于练就一套打锡的娴熟技艺:把锡块高温熔化成锡水,经过压片、裁料、造型、刮光、装接、擦亮、装饰雕刻等一系列技法,便能制作出烘架、茶叶罐、香炉、花瓶等几十种精致夺目的锡制品。 手工打锡的工序极为繁琐,最为考验耐心。将溶解后的锡水倒入精致的铁制模具,待模具里的产品分块定型后,扁锉、铁锤、方锉、车架、圆锉等10多种工具便轮番上阵,敲、锉、刮、磨产品粗糙的边缘、表层使其光泽清亮。 赵镇华说:“打锡最关键的就是组合焊接,它直接影响作品的成败。一件完美的产品须准确判断焊接时间和温度,使拼接处严丝密缝、融为一体。为了让产品呈现更好的形态,最后再使用精细的抛光工具来个全方位的‘美容’,确保整个锡制品晶莹圆润。” 老师傅苦觅传人 就是这样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如今却面临着无人传承的窘境。已花甲之年的赵镇华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收个徒弟继承他的衣钵,但这项耗时费力的工艺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一个锡制酒壶能卖到360元,看似价格不菲,但刨去材料费和一天的工时,只能赚180元。我每天5点半开工,晚上7点收工,一个月才完成60多件,特别是夏天来临,要长时间围坐在炭火旁劳作,忍受酷热的煎熬。” 赵镇华的儿女在家乡都有薪酬丰厚的工作,他们都不愿继承父亲的打锡手艺。“孩子们都劝我别干了,可我就是舍不得丢了这手艺。”赵师傅告诉记者,罗源这边使用锡制品的人不少,活太多一个人常忙不过来,他特意邀请了4名同乡过来打锡,“我们都成了半个罗源人,如果能在这找个传人就好了。在没有找到传人之前,我会一直坚守下去”。 (福州日报记者 王元锴 通讯员 谢闽星 康琳 文/摄) |